每個生產(chǎn)采場都應至少有兩個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正式生產(chǎn)前,應先保證通風行人井的通暢;
井巷的分道口應有路標,注明其所在地點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所有井下作業(yè)人員,應熟悉安全出口;
行人的水平運輸巷道應設人行道,其有效凈高不得小于1.9m,人力運輸巷道的有效寬度,應不小于0.7m;
隨著向下開采的延深,地壓隨之增大,因此在不穩(wěn)固的巖層中掘進井巷,應進行支護。需要支護的井巷,支護與工作面間距離,應在施工設計中規(guī)定;中途停止掘進時,支護應及時跟至工作面。圍巖松軟不穩(wěn)固的回采工作面、采準和切割巷道,須采取支護措施;因爆破或其他原因受破壞的支護,應及時修復,確認安全方準作業(yè);
對所有必須利用的井巷,均應進行定期檢查。井下安全出口和行人的井筒,每月至少檢查一次;地壓較大的井巷和人員活動頻繁的采礦巷道,應每班進行檢查。檢查出的問題必須及時處理,并作記錄;
堅持合理的施工順序,建立頂板分級管理制度,加強頂板管理,做好浮石的檢查和處理工作,建立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和正常的生產(chǎn)秩序、作業(yè)制度,加強安全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
及時進行回采工程組織設計,采用檢測設備建立實時觀測點(網(wǎng)),隨時掌握礦巖的變化情況;加強人員的現(xiàn)場巡視,及時了解采空區(qū)的安全狀態(tài);
報廢的井巷和硐室的入口應及時封閉。封閉之前,入口處應設有明顯標志,禁止人員入內。報廢的平巷,地面入口周圍還應設有高度不低于1.5m的柵欄,并標明原來井巷的名稱;
應嚴格保持礦柱(含頂柱、底柱和間柱等)的尺寸、形狀和直立度,應有專人檢查和管理,以保證其在整個利用期間的穩(wěn)定性;
根據(jù)本礦地質條件及采礦方法,制定切實可行的爆破作業(yè)操作規(guī)程;
崩落放礦期底柱所承受的交變載荷最大,應加強底柱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