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明火。
(9)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zhì)(高溫氣體、高溫固體、高溫液體、其他高溫物質(zhì));如:氣割產(chǎn)生的高溫顆粒。
(10)? 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zhì)(低溫氣體、低溫固體、低溫液體、其他低溫物質(zhì));氮、氧氣泄漏。
(11)? 粉塵與氣溶膠(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塵與氣溶膠);如:洞內(nèi)二氧化硅粉塵。
(12)? 作業(yè)環(huán)境不良(作業(yè)環(huán)境不良、基礎(chǔ)下沉、安全過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風不良、缺氧、空氣質(zhì)量不良、給排水不良、涌水、強迫體位、氣溫過高、氣溫過低、氣壓過高、氣壓過低、高溫高濕、自然災害、其他作業(yè)環(huán)境不良)。
(13)? 信號缺陷(無信號設(shè)施、信號選用不當、信號位置不當、信號不清、其他信號缺陷)。
(14)? 標志缺陷(無標志、標志不清楚、標志不規(guī)范、標志選用不當、標志位置缺陷、其他標志缺陷)。
(15)? 其他物理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b)化學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質(zhì)(易燃易爆性氣體、易燃易爆性液體、易燃易爆性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質(zhì));如:火工品、瓦斯。
(2)自燃性物質(zhì);如:煤。
(3)有毒物質(zhì)(有毒氣體、有毒液體、有毒固體、有毒粉塵與氣溶膠、其他有毒物質(zhì));如瀝青熔化過程中產(chǎn)生毒氣。
(4)腐蝕性物質(zhì)(腐蝕性氣體、腐蝕性液體、腐蝕性固體、其他腐蝕性物質(zhì));如:充電液中的硫酸。
(5)其他化學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傳染病媒介物。
(3)致害動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1)負荷超限(體力負荷超限、聽力負荷超限、視力負荷超限、其他負荷超限)。
(2)健康狀況異常。
(3)從事禁忌作業(yè)。
(4)心理異常(情緒異常、冒險心理、過度緊張、其他心理異常)。
(5)辨識功能缺陷(感知延遲、辨識錯誤、其他辨識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e)行為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1)指揮錯誤(指揮失誤、違章指揮、其他指揮失誤)。
(2)操作失誤(誤操作、違章作業(yè)、其他操作失誤)。
(3)監(jiān)護失誤。
(4)其他錯誤。
f)其他行為性危險因素與危害因素。
附件2:事故及職業(yè)病類別
a)物體打擊,是指失控物體的慣性力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如落物、滾石、錘擊、碎裂、砸傷和造成的傷害,不包括機械設(shè)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爆炸引發(fā)的物體打擊。
b)車輛傷害,是指本企業(yè)機動車輛引起的機械傷害事故。如機動車在行駛中的擠、壓、撞車或傾覆等事故,在行駛中上下車、搭乘電瓶車、礦車或放飛車引起的事故,以及車輛掛鉤、跑車事故。
c)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shè)備與工具引起的絞、碾、碰、割、戳、切等傷害。如工具或刀具飛出傷人,切削傷人,手或身體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傷,被轉(zhuǎn)動的機具纏壓住等。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d)起重傷害,是指從事各種起重作業(yè)時引起的機械傷害事故。不包括觸電、檢修時制動失靈引起的傷害,上下駕駛室時引起的墜落。
e)觸電,指電流流經(jīng)人身,造成生理傷害的事故,包括雷擊傷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