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加強灌注施工工藝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混凝土樁施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灌注混凝土過程中,應重點注意以下幾點:
1)鋼筋籠和鉆孔的中心要對應,定位要準確。如果是不放到孔底的鋼筋籠,要特別注意吊環(huán)、吊鉤的強度及牢固性。鋼筋籠吊放時要保持軸線順直,位置居中,嚴禁碰撞孔壁,以免產生坍孔。同時,鋼筋籠在精確就位后必須進行加固,防止浮籠或移位,鋼筋籠安放到位后安設導管,導管盡量放置在孔中心,同時在水下混凝土灌注過程中拆除導管時要保證豎直吊拆不晃動,緩慢進行。
2)在灌首批混凝土之前最好先配制0.1~0.3m3水泥砂漿放入滑閥以上的導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確認初灌量備足后,即可打開封閉閥,灌入首批混凝土進行封底,混凝土封底時,導管埋深控制在1.5m左右。
3)注意首批混凝土量必須滿足導管埋深不能小于1.5m,所以漏斗和儲料斗及漏斗和輸送泵的混凝土儲存數量要充足。根據導管內混凝土壓力與管外水壓力平衡的原則,導管內混凝土必須保持的最小高度為:Hd=RwHw/Rc。而管中混凝土的體積就應為Vd=πd2?Hd/4(d為導管直徑)。首批混凝土若埋深不足,混凝土下灌后不能埋沒導管底口,會導致泥水從導管底口進入。如果出現這種導管入水現象應立即將導管提出,將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合物用空氣吸泥機或抓斗機清出,然后重新下導管灌注。
4)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須連續(xù)進行,不得中斷。否則先灌入的混凝土達到初凝,將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從導管中流出,造成斷樁。同時在灌注過程中,應經常用測錘探測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確認導管埋深,并適時提升、逐級拆卸導管,保持導管的合理埋深。此時要注意,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出現不返出漿時可以適當緩慢向上提拔震動導管,迫使混凝土灌注。當混凝土接近鋼筋籠時,宜使導管埋得較深。要注意正確控制導管埋深,如果導管埋人混凝土過深,易使導管與混凝土間摩擦阻力過大,致使導管無法拔出造成事故。而提管過程中要緩緩上提,如過猛易使導管被拉斷。所以埋管深度一般應控制在2到6m,或使用附著式震搗器,使導管周圍的混凝土不致過早的初凝。同時應注意灌注速度。
5)為確保樁頂質量,在樁頂設計標高以上應加灌0.5~0.8m高度,待樁頂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0%時,將其鑿除。在灌注將近結束時,如出現混凝土頂升困難,可在孔內加水稀釋泥漿,將部分沉淀土掏出,使灌注工作順利進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長導管時,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樁頂沉淀的泥漿擠入導管下形成泥心。以上是灌注混凝土時易出現問題的各個基本步驟,同時要注意其他一些事項。比如混凝土拌制后,應在1.5h之內盡量灌注完畢。再如清孔須徹底,如果清孔不徹底會造成混凝土中夾泥;又如在灌注過程中,當導管內混凝土不滿含有空氣時,后續(xù)混凝土宜通過滑槽徐徐流入漏斗和導管,不得將混凝土整斗從上面傾入管內,以免在導管內形成高壓氣囊,擠出管節(jié)間的橡膠墊而使導管漏水?;炷凉嘧r要分工明確,密切配合,統一指揮,快速、連續(xù)施工。一氣呵成、快速灌注成功的樁往往質量比較好,否則容易出現質量問題。因此,水下混凝土灌注樁質量的提高,需要建筑施工、監(jiān)理、驗收各個環(huán)節(jié)共同協作來保證。不僅要在設計上提出科學方案,灌注時提高水下施工質量,驗收時也要認真對待。對于質量差、無法利用的樁要提出補樁或其它措施。成樁的質量關系到整個工程的質量,絕對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