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雖然,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在其硬件、管理及人的行為規(guī)范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但在世界范圍內,意外職業(yè)傷亡事故的嚴峻形勢仍令人十分擔憂。隨著科技進步、工業(yè)發(fā)展和社會文明的要求,本世紀80年代,有人提出安全文化的理論。在國內一些工業(yè)企業(yè)中,大量的實踐證明,安全文化建設是做好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工作的基礎,也是大眾安全及社區(qū)安全的基礎。 筆者分析了中國安全文化建設產生的背景,研究了弘揚和傳播安全文化的途徑,提出了當代人應樹立跨世紀的安全科技文化新觀點。? Era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in China? Xu Deshu?? Abstract Although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aspects of hardware, management and rule of human behavior in the field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worldwidely speaking, we are still worrying about the serious situation of the accidental occupational injuries. As a demand of the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social civilization, the theory of safety culture was put forward in 1980′s. Wide practice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has proved that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to be well-done, and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he public and community safety.? 1 概 述? 2 中國安全文化建設的時代背景?
關鍵詞 安全 文化 建設 科技 觀點?
——A Talk on the New Viewpoint of the Cultur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21th Century?
(CSSTLP)?
After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blossom of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studyingthe rout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safety culture, new viewpoint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ure that we should have beyond 2000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iewpoint?
不斷提高職業(yè)安全與衛(wèi)生的水平,保護勞動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安全與健康,是當今政府和社會的神圣責任和光榮的義務,也是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工作者為之奮斗的目標和崇尚的偉業(yè)。隨著工業(yè)發(fā)展、科技進步和社會文明的進程,對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的需求和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安全科技界的專家、學者;還是工業(yè)界的企業(yè)家、安全管理人員都不斷尋求新途徑,以適應時代的要求,筆者認為,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成就:?
1) 改善安全硬件的特性和功能:改善物(指廣義的物:機械、設備、儀表、工具、生產資料等)的安全狀態(tài),即從設計、制造、應用方面提高設備、機具、工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規(guī)范人的安全行為:提高勞動者的安全生理特性、安全心理素質以及對社會環(huán)境的科學適應能力;?
3) 完善安全管理體系:調節(jié)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間的關系,達到安全、系統(tǒng)與匹配。?
不難看出,在控制人、物、管理的安全理論與實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最近的統(tǒng)計表明,全球每年因工死亡人數高達110萬。而全國每年也至少有10萬人在意外事故中喪生(包括交通事故),世界范圍內的意外死亡人數達350萬。特別是高新技術應用的風險、工業(yè)生產與開發(fā)的風險、人民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及生存面臨的風險,對人類的安全與健康又構成了新的潛在威脅。因些,迫使當代人要用嶄新的思維方法和跨世紀的安全科技文化的新觀念來審視世界, 科學而客觀地把握人生,珍惜生命,創(chuàng)造人類安全、健康、舒適、長壽,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美好未來。?
中國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律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生存的理念和行為,特別是工業(yè)的安全生產,開始有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一種新的價值觀念、科學的思維方法、更廣的視野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務實而珍惜生命的行動,善待人生而健康、長壽的追求,在國內工業(yè)界和居家社區(qū)正在形成一種弘揚和倡導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文化素質的潮流,企業(yè)安全文化和大眾安全文化的興起和發(fā)展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主要表現如下:?
1) 人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fā)生了變化?
人民的經濟基礎和生活水平有顯著的提高,對物質需求、精神文明以及安全與健康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對自己的生活及人生的追求有了全新的內容。人們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更加需要安全、健康、舒適、長壽。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安全生產、大眾安全、生活安全、社會穩(wěn)定、長治久安已成為社會文明和公民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標志。?
2) 安全科學技術進步和科普水平的提高?
在我國,安全科學技術已成為一級學科(見GB/13745—92),表明對安全的本質及運動規(guī)律有了深入的研究。特別是預測、預防和控制事故的安全科技的進步,大量的高新技術及科研成果轉化為安全防護的設備和產品,通過科普及商品的質量安全的宣傳、教育,增加了公眾的安全科技文化知識,提高了自我保護意識,出現了大眾對安全生產、生活、生存的安全科技文化新需求。?
3) 勞動安全衛(wèi)生的法規(guī)體系逐步完善,人民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
保護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是勞動保護國策的基本內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已深入人心,在國家憲法、勞動法、企業(yè)法、刑法、民法及地方政府行政法規(guī)或行業(yè)安全生產法規(guī)中,在近千種相關的標準中都涉及了有關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的安全與健康的要求,并已成為強制性規(guī)定,勞動安全衛(wèi)生的法規(guī)體系在逐步完善。公民都有權利接受初中程度的義務教育,大眾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識在不斷提高。因此,人民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維護安全與健康,已成為公眾保護自己的有力武器。?
4) 優(yōu)生優(yōu)育的政策更重視人的安全與健康?
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獨生子女政策已為全國人民普遍接受,與此同時,獨生子女的生育、培養(yǎng)、成長和就業(yè)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必然成為家庭和社會關注的熱點。特別是在求職就業(yè)中,那些不安全,欠衛(wèi)生的職業(yè)或工廠,那些危害性大,事故風險大的地方,將會面臨招工難的困境,這就迫使企業(yè)和政府對勞動環(huán)境進行改造或更新,21世紀的中國人對自己的安全與健康視為生命一樣重要。?
5) 建國以來的四次傷亡事故高峰的慘痛教訓?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雖已家喻戶曉,而工業(yè)生產中的意外傷亡事故卻經常發(fā)生。近50年內,中國大陸先后出現過四次傷亡事故高峰,均發(fā)生在政治改革和經濟環(huán)境變化的關鍵時期,即“大躍進”期間(195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1970年)、“改革開放”初期(1978年)、重復建設問題突出時期(1994年)。忽視安全,不講速度與效益的統(tǒng)一,既影響正常生產,又危及職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事故高峰的慘痛教訓證明:人為失誤是元兇。據專家、學者的統(tǒng)計表明,(60~70)%是人的“三違”現象所引發(fā)的事故,其中由于人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差而致成災禍就占80%。勞動者是一個生理人、社會人、經濟人,其生理特性、心理特性、社會特性、人生觀、價值觀等直接影響著人的安全思維和行為后果,提高勞動者的安全文化素質才是預防人為失誤的金鑰匙。?
6) 勞動者的安全意識及安全文化素質亟待提高?
目前,企業(yè)的職工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技術能力有下降趨勢,統(tǒng)計表明: ① 1.4億職工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約占70%;② 新職工(多半數來自農村)主要靠人力、資源和時間的投入進行低效的生產;③職工中受過系統(tǒng)專業(yè)教育的職工只占(15~20)%;④ 國營企業(yè)中,技工、中高級工僅占(2~3)%。 很顯然,改革開放以來,億萬農友涌向工業(yè),成了低素質而廉價的勞動力,這些低技能、低效率的合同工、臨時工、季節(jié)工、替換工,多半在最臟、最累、最危險、最不衛(wèi)生的環(huán)境中勞動,這樣就降低了職工隊伍的總體安全素質,也增加了控制人為事故的難度。新職工是發(fā)生傷亡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其原因為: ① 缺乏安全生產基本知識和技能;② 缺乏安全生產的實踐經驗和對策; ?、?不懂事故的應急辦法,也不會保護自己;④ 對安全管理上的失誤更無辨別能力?! ?在經濟建設時期,把安全生產的重點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包括安全技術、安全知識、安全文化素質)的軌道上來,在發(fā)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亟待提高勞動者,甚至全民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文化素質,這是社會文明的要求,也是政府和企業(yè)(雇主)不可推辭的義務。?
7) 全國人民更加重視休閑活動的安全和衛(wèi)生?
全國職工已享受每周40小時工作的權利,改變了過去每天8小時生產,有時還要加班加點,甚至女工、童工也不能保證享有法定的權利的時代。每周5天的8小時工作之余,除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至少還有96小時的自由支配時間。無論是職工或是公民均有充裕的時間從事各自喜愛的活動,由于休閑的方式、范圍和領域的不同,學習和掌握有關的安全與衛(wèi)生的知識,掌握自我保護和救護的方法,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舒適、衛(wèi)生的休閑活動環(huán)境已成為大眾的需求,也成了安全休閑文化的新內容。隨著人們對休閑活動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實現安全、舒適、健康的活動計劃、自然迫切地需要增長安全科技文化知識,需要創(chuàng)造休閑活動的安全文化氛圍,大眾安全文素質的提高,才能更自覺地去實現大眾的身心安全和健康。?
8) 高新技術風險進入家庭,消費者更需要安全文化?
高新技術應用型產品進入市場,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給千家萬戶帶來了方便、實惠、享受,同時也帶來意外的事故和風險,由于缺乏安全科技文化知識,例如:不會正常使用家電用品;看不懂說明書;違反操作程序;不了解產品特性和易出事故的地方等,造成了許多意外傷亡事故。?